学术SBC人:范开国 | 关于机械那点事儿

2020-05-07506

他是国际权威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他是赴德访问学者;他发表过近40篇SCI/EI论文,曾以第二著者身份出版学术专著,拥有6项授权发明专利,主持/参与过近20个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他就是本期SBC人学术老师特辑的主角——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中英国际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方专业负责人范开国博士。截至发稿之时,范老师还正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IfW研究所与德国学者联合研究机床热特性设计。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

我现在正在德国,与斯图加特大学IfW研究所联合研究机床热特性设计,我们的项目是“加工条件下机床热特性试验研究和建模的方法”。这个项目的主要内容是研发机床在不同切削条件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热性能检测、建模和仿真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机床热特性测量装置的设计和制作、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以及不同热载荷条件下机床热特性的实验研究、分别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的两台机床上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在内外热源作用下普遍适用有效的确定机床热特性的方法研究、建立机床的热特性模型、开发改善热性能的结构设计措施和给出控制热误差的补偿模型。

该技术的实施将突破精密设备热变形控制的技术瓶颈,并重新修订ISO标准。

德国现在疫情非常严重,确诊人数已达14万,德国目前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包括停止一切公共活动、关闭除超市及医院外一切公共场所包括学校、要求人们居家隔离等,目前的疫情已有所控制,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在疫情期间祖国通过驻德大使馆及学联向在德国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等华人发放防疫物资,还为德国的抗疫提供了防疫物资帮助,充分展现了大国风范,感谢祖国的关怀!

在疫情期间,德国的所有学校都已关闭,学生通过网上学习,教师通过网络会议进行沟通交流,与国内目前的做法基本相同。

中英国际学院

2019年6月有幸成为SBC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英合作)专业的中方负责人,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SBC的学生具有很强的人际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韧劲,并且具有难得的突破自我的创新精神,这正是未来高新人才所具备的特征。

也在去年,SBC开展了第一季的“让科学研究的春风吹进复兴园”系列讲座,我也为同学们主讲了一期“科研那点事儿”。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这个讲座充分体现了SBC的国际视野及创新精神,是对学校“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层解读和诠释。系列讲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潜力,而且为学生的科研创新铺路搭桥,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台,让学生的创新思维驰骋于科技的海洋。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方专业负责人,我认为在大学生的教学中将先进科技成果融入课堂对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授课中,将影响设备精度的因素及控制方法等知识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精密设备的发展前沿,即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意识,又体现学校一直贯彻的科研反哺教学的精神。

写给毕业班的话

最后,这是我给今年即将毕业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同学的一点建议:厚积薄发,学校是你坚实的后盾;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报效祖国。



范开国 Dr.FAN Kaiguo

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博士后

2009.9-2012.6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方向:精密加工与测试

2011 获“伍威权博士奖学金”

2012.9-2014.10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机床热特性

2013 荣获“教育部科技创新专项资金”

第二著者出版专著《数控机床误差实时补偿技术》,主要介绍数控机床的误差概念及误差形成机理、误差综合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和理论、误差检测和误差元素建模技术、误差实时补偿控制及其系统等内容,并在理论方法基础上,给出了误差实时补偿应用实例。

2014 荣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

2014.10-至今 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精密加工与测试、数控技术、智能制造

2015-至今 全国高校制造技术及机床研究会(华东),副秘书长

2017.8-2018.8 苏州科技镇长团,挂职副主任

2019.6-至今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方专业负责人

2020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访问学者,与斯图加特大学IfW研究所联合研究机床热特性设计